首頁 > 視頻 > 外媒關注 > 正文

【安徽法制報】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楊亭村堅持“綠色發展 生態優先”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日期:2024-03-22 14:58:53   來源:   點擊:
       本報訊(通訊員 楊軍 余陳君 記者 王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楊亭村作為安慶市林長制改革示范村,既是踐行者又是受益者。多年來,楊亭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也是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記者3月20日采訪時了解到,該村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五綠”“五大森林”行動,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維護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林長制”促“林長治”,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在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道路上,楊亭村60多年如一日,想千方設百計,曾經興辦過筆墨廠、塑料廠、煤礦、采石場、印刷廠、輪窯廠、養殖羊、種果樹等,后因政策、管理、技術、市場等原因均以失敗告終。村里負債累累人心渙散,村集體經濟也沒有實體,當時村干們為了改變村集體經濟長期空殼的狀態也是破題無門解題無方。如何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好路子,成了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守綠強村——楊亭茶場過去是集體林場,俗話說“靠山吃山”,在林權改革中,該宗林地沒有均分到戶,而是尊重農民意愿,作為集體資產,發展集體經濟,重點發展以茶葉種植、加工為主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正是老一輩村干們一心為公對村集體2700畝山場的堅守,歷任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艱苦創業、艱辛守業、艱難前行,找準路子,守“綠”生金,才步步夯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守綠興業——在茶產業發展歷程中,村“兩委”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親力親為,兩委成員都成為了茶葉“土專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0多年的堅持發展,茶園面積從30畝到現在700畝,茶葉產值從幾千元到近年來突破百萬元,集體資產年年保值增值。
       楊亭牌“龍山野茶”正逐步實現種植規;、經營市場化、營銷品牌化,茶葉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益,帶動村民就業100多人;“龍山野茶”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有機茶,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榮獲了安慶市首屆茶博會銀獎, 2020年8月份、10月份分別進駐第十三屆安徽省國際茶博會、安徽省農交會推介展銷,2023年榮獲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楊亭村2020年榮獲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2021年榮獲安徽最美茶村。
       守綠為商——楊亭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較多,不少土地、山場閑置,田少田小,靠傳統農業實現農民增收只能是天方夜譚,唯一的途徑就是走差異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道路。該村先后引進7家生態農林企業,涉及耕地流轉面積1650畝,山場流轉面積3600畝,流轉土地、山場發展智慧農業、康養產業、鄉村旅游業。實現了田園變花園,山場變果園林園,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旅游產品:打造了休閑美食走廊,全域旅游驛站、現有農家樂(民宿)2戶;做強了龍山野茶、特色花果、民俗美食等品牌、品味、品質,提高市值、產值、顏值;成功舉辦了七屆民俗年味過大年、郁金香向日葵菊花花展、踏青采茶、楊梅采摘、書畫美食等節慶活動,年接待游客突破5萬人次,節慶活動有“看頭”,農民有“賺頭”,發展有“奔頭”;打造了書畫藝術小鎮、和美鄉村示范點、生態農林企業、花溪茶谷景區、美食走廊精品旅游路線。
       守綠富民——楊亭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也是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借力“林長制”釋放產業活力,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圍繞“茶旅、花旅、果旅、文旅、康旅”五旅融合發展思路,立足“綠色茶園、精品果園、生態花園、休閑樂園、美麗家園”,著力打造生產綠色化、行業標準化,效益品牌化、功能多元化的發展格局,促進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民增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楊亭村先后榮獲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國家級森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五個好”優秀村黨組織標兵、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示范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林長制”特色做法也被央視和省級主流媒體報道推介。

上一篇:【安徽日報】安慶宜秀區“縣管校聘”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下一篇:最后一頁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ppypp_国产亚洲美女在线播放_亚洲av成人精品无码网站_国产又粗又黄又爽的视频